燕国胜:能被作物吸收的才是肥!

为积极应对春耕,223日,根力多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经销商崔海诚组织300余名当地种植户召开了农技推广培训会,特约河北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农博士、春沣商学院副院长、全国百名农化专家之一的燕国胜老师亲临授课,以生物工程技术助力盐碱地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

燕国胜指出,不管是什么肥料,如果投入土壤中不能被吸收利用,只能污染我们的土地,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理想的效益。不管是大量元素还是中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从专业角度去看,都是一种化学盐分,如果过量投入化肥只会使本来就盐碱的土地越发盐渍化、板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2231819573.jpg

土壤盐渍化、板结后保水、保肥、透气能力下降,根系不发达不说,还扎不深,影响作物自身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受限,营养供应就会不足,造成作物长势弱,营养不良,像这样的作物是不会有好产量和好品质的,更别提有好效益。

很多农户反映,在翻地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往年撒下去的肥料,一方面是农户买到了假化肥,另一方面是之前投入的肥料并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在肥料选择上,建议大家在一定要关注产品的执行标准证号和生产许可证号,并关注权威官方网站,通过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证号来辨别真伪。而如果是之前投入的肥料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只能证明土壤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根系无法有效吸收,造成浪费。

微信图片_201902231819574.jpg

浪费绝不仅仅是产品还原封不动的存在土壤中,随着自身挥发、水土流失、土壤固化都是浪费,这些没有被利用的肥料,就涉及到我们经常谈到的肥料利用率。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肥料利用率历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提升到了35%左右。也就是说,虽然科技进步了,种植理念、种植技术、用肥管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仍然有65%左右的肥料被浪费了。而在巴彦淖尔地区,浪费率更高。

不管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其本身都不会被作物直接吸收,而是在微生物菌转化之后才会被作物吸收。在化肥上,比如尿素,没有任何一位农业专家会告诉大家尿素投入到土壤之后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再比如有机肥中的有机质,更是需要微生物将其转化为有机酸才能被作物吸收。虽然微生物菌群在土壤成分总量中占比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

微信图片_20190223181957.jpg

微生物菌不仅可以活化无机元素,还能分解有机质转化成有机酸,更能利用自身的占位效应,抑制土壤中的有害菌,降低土传病害爆发的风险。然而随着大家在土壤中投入的传统化肥越来越多,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死亡率大大提升,在没有微生物菌群补充的情况下,化肥的活化、有机质的转化能力越来越低,肥料利用率也随之持续降低。

所以,想要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就要从改良土壤入手。一定要让土壤恢复保水、保肥、透气能力,有机肥不仅可以疏松土壤,还能给作物提供长效营养,所以有机肥的投入十分重要。其次要恢复土壤的环境功能,即土壤自我净化、自我修复功能,正如上述所说,微生物菌在促进营养吸收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菌,净化根际环境,作物少生病,产量、品质自然会得到提升。然而有机质单纯施用并不能被作物吸收,微生物菌群没有有机质作为载体就会快速死亡。不仅重复工作会增加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最好施用生物有机肥,让有机质和微生物菌可以互补。

微信图片_201902231819576.jpg

燕老师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参会种植户全神贯注,并对燕老师所讲表示高度认可。为了努力做好备耕工作,更为了能有个好收成,到场农户定肥踊跃,现场定肥量多达二百余吨,经现场工作人员统计,后期追加定肥量将会远超现场定肥量。先进的种植理念、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用肥方式都体现出农民对现代化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渴望,也希望在新理念、新技术、新科技、新方向的深入贯彻下,能够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的伟大复兴。